Tektronix:在資料洪流中推動第六波科技革命

2017-06-28
作者 邵樂峰

第六波科技革命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智慧性和互連互通性。當所有的互連裝置開始感知、思考和行動時,它將創造出一個被稱為「智慧」的全新經濟/市場,也就是「第六波科技革命」…

2016年,Tektronix在公司成立70週年之際,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標誌,並宣佈「從一家以產品為中心的硬體公司轉變為一家以應用為重點的科技公司」。但知易行難,如何把口號轉變為具體的行動?在智慧互連的大時代背景下,如何繼續保持前行與創新的動力?

Tektronix總裁Pat Byrne日前就上述話題,在Tektronix創新論壇(TIF 2017)上接受了中國版《電子工程專輯》的專訪。

泰克科技总裁Pat Byrne
Tektronix總裁Pat Byrne

Tektronix將這次創新論壇的主題定為‘Measuring the 6th Wave’,那麼在您看來,第6波科技革命中包含了哪些創新的技術?與前5次科技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Pat Byrne:第六波科技革命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智慧性和互連互通性。2020年,全球將會有500億台裝置實現互連互通,其複雜性相當於之前的10倍甚至更多。當所有這些相互聯繫的東西開始感知、思考和行動時,它創造出一個被稱為「智慧」的全新經濟/市場,也就是剛才所說的「第六波科技革命」。

以無人值守巡邏電動汽車為例,汽車中有許多感測器用來感測速度、方向、輪胎壓力、溫度、濕度、陽光強度等,確保運行與操作順暢。作為員警巡邏,它還安裝了監控攝像機,不僅可以記錄,而且可以將所有這些多媒體即時傳輸回中央運營中心。所有這些感測器能夠透過人工智慧思考和學習,並自主或指導人類採取行動,包括自主駕駛、自動定位充電站,以及自主尋求附近員警的現場協助等等,並即時保持人機間的互動。

在這個案例中,所有這些「智慧」創新和智慧都是以「零排放、零事故和零犯罪」為目標的「創新到零」。想像一下,如果你需要設計這樣一種無人駕駛的電動汽車,你需要知道多少領域的知識?所有這些創新驅動著智慧互連帶給我們的無限機會。但是,隨著技術從一個領域跨越到另一個領域,比如汽車設計師要瞭解智慧能源、無線網路等,未來科技創新使每個人越來越多的面臨未知的、不熟悉的領域。

當人們在談論人工智慧、巨量資料、智慧互連這些最熱門話題的時候,總是會首先想起蘋果(Apple)、Google、亞馬遜(Amazon)、阿里巴巴(Alibaba)這樣類型的企業,而一家測試測量企業似乎離這些話題有些遠。您對此是怎麼看的?Tektronix在這一波浪潮中將會扮演怎樣的角色?

Pat Byrne:Amazon、Google在這個浪潮中被更多人提起,是因為它們更偏向於消費者。但是對Tektronix這樣的測試測量公司來說,最主要的使命就是如何確保這個互連互通世界的可靠性,以及怎樣透過我們的產品與方案去協助客戶儘早實現產品面世,因為客戶需要在品質與上市時間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Tektronix現在正從一家以產品為中心的硬體公司轉變為一家以應用為重點的科技公司,我們將把更多的重點放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創新應用和解決方案上。在今年的TIF 2017上,我們展示了最新的5系混合訊號示波器、BSX系列BERTScope誤碼率測試儀、AWG5200任意波形產生器等一系列創新的產品,核心目的就在於能夠在網際網路+2.0時代、人工智慧、智慧互連時代,協助使用者駕馭海量資料,實現人工智慧從感知到行動的發展。

一旦測試測量廠商進入這個角色,他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還是面臨不少挑戰的。從您的角度來看,智慧互連時代帶給Tektronix的挑戰究竟有哪些?

Pat Byrne:我認為應該來自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資料中心」越來越接近用戶(決策)端。伺服器、儲存、網路互連、運算甚至是無線電都面臨著日益成長的頻寬和測試需求;第二點是半導體、新材料為核心的技術創新給測試測量所帶來的挑戰。隨著封裝技術的升級(例如3D封裝),IC設計的複雜度越來越大,針對低功耗、低電壓、新型邏輯及記憶體元件的先進材料也都有了新的研究需求;第三點是物聯網(IoT)裝置的技術匯聚所帶來的挑戰。一個IoT裝置中可能繼承了感測器、射頻(RF)、電池、電源管理等,這種日益增加的整合設計複雜度,再加上日趨緊迫的上市時間,要求測試測量廠商提供一站式的測試解決方案;第四點就是無處不在的功耗需求。從材料到最終產品乃至最終系統,功耗的要求始終貫穿其中。如何最大化裝置續航力,這是整個產業鏈上從始至終都需要測試測量廠商參與的問題。

現在是一個「資料洪流」的時代,很多科技企業都紛紛轉型,開始將「資料」變為公司的核心業務,並希望由此帶來新的商業價值。作為生來就與資料有著密不可分關係的Tektronix,如何牢牢把握住這一新的變化?或者說,是否不再滿足於「資料獲取者」這一單一角色?

Pat Byrne:非常同意您的說法。二十幾年前,示波器只能對幾千筆資料進行儲存分析,而現在示波器所處理的資料量已經達到了指數級的成長。作為一家測試測量廠商,我們不但要把結果呈現給用戶,更要把最終的資料分析和對產業的洞察傳遞給他們。

事實上,用戶的測量場景也正在發生著變化。以前他們只是將示波器作為一台獨立儀器使用,經過三、四個小時的除錯得到想要的資料。但現在使用者更多的是將資料輸出到分析環境中,實現對整個系統測試的驗證,而不再只是簡單地做一些單純的場景應用。下一步,我們將進入人工智慧的時代,更多的判斷將由機器通過對資料和模型的學習加以完成。因此,提供怎樣的資料供裝置進行機器學習非常關鍵,我相信對資料的支援將會成為測試測量公司一個非常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隨著科技越來越先進,測試測量方案也正變得也來越複雜,客戶似乎都更傾向於「用最簡單、最智慧的方法,實現最複雜的測量。」Tektronix在這些方面有哪些創新性的產品與方案?

Pat Byrne:最新推出的5系列混合訊號示波器(MSO)就是個很好的例證。我們在其中融入了大量創新技術,例如業界第一個FlexChannel技術,可以實現4、6或8條類比頻道及最多64條數位通道;整合了協定分析和訊號產生器,以及真正12位元硬體類比數位轉換器;大型高解析(HD)電容觸控顯示器和高度直觀的使用者介面(UI),為複雜的嵌入式系統提供了極高的靈活性和可視性。

除此之外,Tektronix最新的BERTScope誤碼率測試儀也很具代表性。它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測試套件,透過提供現成的測試範本,能夠協助使用者解決高速互連測試中95%以上的問題;還有吉時利(Keithley) 4200A參數分析儀,可以有效地協功客戶在封裝檢測中進行晶片參數分析,而不需要在產品本身上花費更多精力。所以您說的完全正確,我們的確需要向使用者提供越來越簡便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以幫助他們減少測試的複雜度。

我們還清晰地記得在2016年,Tektronix對自身的策略做出了重大調整,宣佈將從「產品中心型硬體公司轉型為應用中心型技術公司」。儘管這是條漫長的道路,但我們還是想知道在過去的一年裡是否發生了一些實實在在的變化?有沒有實際的案例值得分享?

Pat Byrne:關於這個轉變我想提兩點:第一,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發佈了更多的解決方案,可以說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From Box to total solution’的轉型。雖然從外觀上看起來似乎變化不大,但當用戶真正使用過之後就會發現,它們內建了更多的軟體和套件,更方便用戶去使用;第二,在這一年中我們更經常地接觸客戶和合作夥伴,傾聽他們對於系統的要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在5系列混合訊號示波器中採用FlexChannel技術的原因。

因為在我們與用戶的實際接觸中,發現隨著系統變得越來越複雜,除錯問題變得越來越困難,4條類比頻道對很多工程師來說根本不夠用,而這正是當今大多數中階示波器上提供的類比頻道數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師有時不得已會同時運行兩台示波器,這不僅增加了測試時間和投入成本,還很容易發生混亂。

另外必須要提到的一點是,直到現在,示波器一直採用固定配置:使用者必須提前確定有多少條類比頻道,數位通道數量為零還是某個固定數量。某些示波器可以選擇在購買後增加數位通道,但即使如此,數位通道數量仍是固定的,在測試需求變化時不能更改。在許多儀器中,類比頻道和數位通道以不同的取樣速率採樣訊號,使用不同的硬體觸發,儲存在不同大小的記憶體中,因此不可能進行精確比較。

但是,憑藉FlexChannel技術,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增加多個邏輯探棒,實現8-64條數位通道同時採集。而這些數位訊號的採樣、觸發和儲存方式與類比訊號一樣是在一塊ASIC上實現,從而大大提高了精度並簡化了混合訊號比較的過程。

這次TIF 2017在中國大陸依次設立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三站,可以說是整個展示過程中最重要的地區,這也與當前中國大力發展IC產業的國家策略相吻合。但另一方面,測試測量又是一個「高度穩定」的產業,Tektronix要想在中國市場取得更大的作為,您認為哪些應用領域會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公司自身還有哪些未盡之處尚待改善?

下一代資料中心、IoT裝置、先進半導體技術、功率電子和汽車電子是Tektronix目前在中國市場最為看重的幾大應用領域。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有兩點希望我們能在中國做得更好:第一,就是希望能和我們的系統合作夥伴更切合作,因為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是幫助我們把解決方案傳遞給用戶的人;第二,是強化Tektronix的本地研發團隊,根據中國市場的實際需求研發相應的產品,改變「美國設計、中國銷售」的傳統模式。

活動簡介
未來寬能隙半導體元件會在哪些應用成為主流?元件供應商又會開發出哪些新的應用寬能隙元件的電路架構,以協助電力系統開發商進一步簡化設計複雜度、提升系統整體效率?TechTaipei「寬能隙元件市場與技術發展研討會」將邀請寬能隙半導體的關鍵供應商一一為與會者解惑。
贊助廠商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