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機器人來搶你的飯碗

2016-05-24
作者 Thomas Claburn

根據來自OECD的一項最新報導,自動化與數位化不太可能像大家所擔心的一樣徹底取代那麼多的工作機會,但必然會帶來重大的政治、社會變化。

機器人並不會像人們所擔心的一樣搶走所有的飯碗,但我們仍將面臨因這些技術變革經濟效應所驅動的重大社會與政治挑戰。

近年來,一些學術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人工智慧(AI)與相關技術的進展將使許多工作自動化的可能性,甚至可能導致廣泛的失業率與社會動盪。其中,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研究人員Carl Benedikt Frey與Michael Osborne在2013年發表的「就業未來:工作電腦化的可能性有多高?」(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sation?),則是這項主題中最受廣泛重視的調查報告。此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Erik Brynjolfsson與Andrew McAfee也在《第二次機器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一書中探討了這個主題。

然而,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一項最新報告——「OECD國家中的工作自動化風險比較分析」(The Risk of Automation for Jobs in OECD Countri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作者Melanie Arntz、Terry Gregory與Ulrich Zierahn發現,人們不必擔心未來沒有工作,但可預見的是找要工作並不容易了,尤其是對於技術能力較低的工人來說。

「這份研究的主要結論是,自動化和數位化並不可能取代掉大量的工作,」作者們在本月發表的這份報告中強調。「然而,相較於高技能勞動力,低技能勞動力的工作自動化機率更高,使其更可能承擔成本調整的衝擊。因此,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在於因應日益嚴重的不平等以及確保充份的培訓,特別是對於低技能需求的工人而言。」

[20160524 Robot NT02P2]
*全自動鋼鋸
(來源:mooreway via Pixabay)*

Frey與Osborne估計,美國有47%的工作可能實現自動化。如果這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了,大規模的失業率將導致廣泛的社會不安與政治動盪。但Arntz、Gregory與Zierahn估計,在整個OECD國家中平均只有9%的工作會變得自動化。

這項估計數字因國家而異。例如,根據工作場所、組織、自動化投資以及工人的教育水準等差異,韓國約佔6%,而在奧地利則是12%。除了一些變數以外,作者認為自動化只會取代部份特定的工作,然而,工作會被機器人全面取代的假設導致失去工作的機會被高估了,」而實際上被標籤為高風險的職業通常仍包含很大一部份難以實現自動化的任務。

過去,電腦化的目的往往在於改變工作任務,而非改變各種職業之間的就業率。作者強調,雖然有些工作夠加以自動化,但並不表示它一定會實現自動化。

就像星巴克(Starbucks)等其他咖啡館以及商用飛行目前仍持續存在一樣。儘管我們已經有了可以從機器中煮出美味咖啡的技術,或由自動駕駛飛行的飛機了,但我們仍然喜歡從人們手中購買咖啡,也發現由人類飛行員駕駛的飛機更舒適——除了偶而由於操作錯誤等人為因素導致意外。

作者指出,法律和道德的障礙也將減緩自動化的進展。因此,自動駕駛車可能技術到位了,而整個社會卻還沒做好適應的準備。

從整體來看,雖然工人本身不會因為自動化而被淘汰,但作者推論,教育程度較低的工作將承擔較大的職場變化衝擊,因而必須有計劃的投資職業培訓,才能協助人們順利過渡職場變化。

「這項研究清楚地指出必須更加關注潛在的不平等,以及因技術變革帶來的培訓要求,而非著眼於技術進步可能或不可能導致失業率的普遍威脅,」作者總結道。

然而,在「贏家通吃」(winner-takes-all)的技術產業中,自然難以容納處於弱勢的一群。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Robots: Not The Job Stealers We Feared,by Thomas Claburn)

活動簡介
未來寬能隙半導體元件會在哪些應用成為主流?元件供應商又會開發出哪些新的應用寬能隙元件的電路架構,以協助電力系統開發商進一步簡化設計複雜度、提升系統整體效率?TechTaipei「寬能隙元件市場與技術發展研討會」將邀請寬能隙半導體的關鍵供應商一一為與會者解惑。
贊助廠商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