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與電動車——誰將搶佔市場先機?

2016-09-12
作者 Charles Murray

自動駕駛車,大約在十年前還被認為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如今正快速超越電動車(EV)成為汽車產業看好的未來新技術...

然而,業界分析師認為,這兩種技術將同時在2030年與2040年之間共同實現50%的市場滲透率。「以技術限制與監管問題來看,電動車與自動駕駛車技術的發展大致上遵循一種極其類似的時間表,」Lux Research的自動駕駛系統研究員Kyle Landry表示,「因此,我們看到這兩種技術逐漸融合成一種十分類似的時間表。」

在一項主題為「電動車與自動駕駛」(Electric Car, Drive Thyself)的研究報告中,Lux的研究員認為,主要的汽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日產(Nissan)與賓士(Mercedes-Benz)均逐漸採取平行的路徑同時發展這兩種技術。

類似的,另一家市場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在其「運輸產業展望:2025~2050年」(Transportation Outlook: 2025 to 2050)報告中也強調,自動駕駛與電動化二者其實是相互依存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帶來了空氣品質、交通擁塞和安全等多種問題。Navigant Research負責能領域的資深研究分析師Sam Abuelsamid表示,「電動化僅能解決空氣品質的問題,卻無法克服另外兩項挑戰。」

在幾年前,想要同步發展這兩種技術的想法似乎不太可行。而今,在感測、致動與軟體等技術的進展下,已經讓自動駕駛車的發展時間表大幅超前了。就在上個月,福特汽車(Ford Motor)呼應來自Volvo、Nissan、Google以及甚至是Uber等其他業者的大膽預測,也預計將在未來五年內推出全自動化的車輛。

[20160912 Car NT01P1]
*福特汽車在今年8月宣佈將在未來五年內生產全自動駕駛的車輛
(來源:Ford Motors)*

Navigant認為,在2050年以前,自動駕駛汽車將成為文明社會的既有標準。「到了2050年,人們坐上駕駛座實際駕車的想法可能會更令人感覺新奇,就好像是現在看到有人騎馬一樣。」

相形之下,電動車市場正逐漸穩步發展,不過還面對著諸多期待。在2010年,Nissan曾經預測在2013年以前,每年將生產50萬部純電動車Leaf。然而,截至目前為止,以電池供電的電動車在美國銷售的新車中約僅佔1%。

分析師指出,時至今日,這兩種技術各自存在不同的成長曲線。自動駕駛車的進展有賴於摩爾定律(Moore’s Law),而電動車則取決於電化學技術的進展。電池技術的成長放緩已經成為這些差異化的產物了,Abuelsamid表示,「但這並不會令人感到驚訝。畢竟,人們已經持續致力於電化學電池研究超過100年了,而隨著時間的演進,些微的許多進展也已經累積成顯著的成就。」

不過,電池一開始就著眼於可滿足大多數主要汽車製造商的經濟定位。隨著電池組的價格下滑,幾乎每一家汽車公司都宣佈推出電動車的計劃,並致力於擴大製造規模。大部份的分析師都預測,在2030年代將會有50%的市場滲透率,屆時,電池將更能與內燃引擎相互競爭。

Navigant指出,還有兩項因素促成了自動駕駛與電動化的融合——連網與雲端服務。對於連網的需求將使消費者更易於在需要時利用自動駕駛車。而雲端服務則將使他們更易於為其電動車的電池進行充電。

分析師並指出,在Tesla與Nissan等汽車OEM之間,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實現融合了。在某些情況下,其他公司也將追隨這一趨勢。「電動化與自動化將同時在市場上佔據約50%的滲透率,」Abuelsamid說,「為了謀求最大的好處,每一家公司都將與其他公司相互依存。」

想知道更多電源管理&功率元件技術?快來免費參加Tech Taipei研討會!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Which Will Capture the Market First — Autonomous Cars or Electrics?,by Charles Murray)

活動簡介
未來寬能隙半導體元件會在哪些應用成為主流?元件供應商又會開發出哪些新的應用寬能隙元件的電路架構,以協助電力系統開發商進一步簡化設計複雜度、提升系統整體效率?TechTaipei「寬能隙元件市場與技術發展研討會」將邀請寬能隙半導體的關鍵供應商一一為與會者解惑。
贊助廠商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