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發展慢半拍…日本車廠「大丈夫」?

2019-04-02
作者 Junko Yoshida, EE Times首席國際特派記者

筆者一直對於日本眾車廠對於自動駕駛車輛(autonomous vehicle,AV)開發的猶豫不前感到驚訝,而且他們也還沒做好準備展開利用自駕車的新服務。

日本的汽車產業現在有點…失控。

各家日本車廠知道,他們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盛宴上遲到了,而他們也在等待這個剛起步的領域出現更低風險、高投資報酬的選項;問題是,這種策略未起作用。

筆者一直對於日本眾車廠對於自動駕駛車輛(autonomous vehicle,AV)開發的猶豫不前感到驚訝,而且他們也還沒做好準備展開利用自駕車的新服務。

可能有讀者會說,日本車廠是比較明智、故意不跟著西方同業炒作自駕車。也許如此,但我的解讀是,這是一種值得警惕的、錯誤性的自滿。日本車廠一直在自駕車的開發上採取觀望態度,就算知道他們的車輛銷售在未來可能出現停滯,因為有越來越多全球的消費者不想自己擁有車輛,而是在需要用車時選擇計次付費的服務。

日本車廠的風險規避策略令人費解,因為我們都看過類似的情節──看看日本消費性電子大廠如索尼(Sony)、松下(Panasonic)還有夏普(Sharp)的前車之鑑。

在1980年代末期,這些電子業的「哥吉拉」幾乎無人能敵,以至於他們也開始相信自己的神話。日本消費性電子廠商認為,他們能繼續只靠著跟上在相機、錄影機、電視機以及手機(在iPhone問世前的時代)的先進技術發展來稱霸全球市場。

來自台灣、韓國與中國的競爭浪潮,以及各種應用程式(App)驅動的數位裝置快速增生,壓垮了那些日本巨擘。以上這兩個趨勢從根本上改變了消費性電子產業的本質,最終使得日本以硬體為導向的電子產業在全球市場上過時。

而今日的全球汽車領域,掀起的浪潮讓Google的Waymo以及一系列新創公司如Uber、滴滴出行、Lyft等崛起;這些公司不在硬體製造成本上與日本車廠競爭,而他們發現只要將汽車業務從打造車輛轉為銷售運輸服務,就能完全避開硬體問題。

軟銀與豐田攜手合作

在此背景之下,日本車廠本田(Honda Motor)與日野(Hino Motors)日前宣佈,將攜手投資一家由軟銀(Softbank)與另一家日本車廠豐田(Toyota Motor)在2018年合資成立的公司Monet Technologies;這家新創公司的目標是在日本發展自駕車服務。

Honda與卡車製造商Hino──後者的大股東是Toyota──將各自在Monet投資約2.5億日圓(約227萬美元)。在Honda與Hino加入後,Softbank在Monet的持股比例為40.2%,而Toyota的持股比例則為39.8%。

Monet提出的運輸服務類型,源自於Toyota在2018年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亮相過的移動平台「e-Palette」(參考文章上方大圖與下方YouTube視訊);雖然e-Palette在當時看來是一種還很遙遠的商業模式,但Toyota預測──Monet現在也堅稱──自駕車的第一種、也會是最普遍的應用,將是各種類型的移動式商業服務,例如隨選商店、餐車,還有依使用者需求出動的接駁車以及行動急診室。

挾Toyota之勢以及擁有Softbank在日本當地的電信網路支持,Monet不久前宣佈已有88家日本廠商加入該公司的聯盟,包括可口可樂的日本分公司Coca-Cola Bottlers Japan、啤酒大廠Suntory、物流業者Yamato Holdings,以及Yahoo Japan;這些公司與Monet合作的專案包括送貨以及其他與產品相關的服務。

雖然這樣一個在日本發展的生態系統聽起來都很不錯,筆者仍然認為Monet的計畫大部分還是看得到摸不著;殘酷的現實是,儘管大規模投資以及軟體專長是推展這類服務不可或缺的,但這種「移動即服務」(mobility-as-a-service,MaaS)商品其實還沒有被測試過。

一切都與資料有關

如果把Monet當成一輛車,其「動力傳動系統」就是資料,只要有更多夥伴結盟,該公司能取得的資料就會更具廣度、深度以及精確度。

舉例來說,與Softbank的連結,為Monet提供了從手機使用者收集資料的機會,包括使用者位置以及行進方向等資料;此外Monet也致力於從盡可能多的車廠收集車輛資料。這家合資新創公司期望能利用煞車以及車輛周邊的資料,這些資料在打造載運人與貨物的在地平台,以及行動商店、餐廳或公共機構方面將扮演關鍵角色。

Honda與Hino對Monet的投資,反映了車廠競爭對手之間出現越來越緊密的合作趨勢。如今年稍早, Daimler與BMW這兩家在高級車市場互別苗頭的德國車廠就宣佈,將合組一家公司提供共乘、短期租賃以及停車、充電等服務。

對Honda來說,Monet只是該公司想在日本推動MaaS業務所需的元素之一。不過在開發自駕車上Honda並沒有與Toyota合作──在去年10月,Honda宣佈投資27.5億美元取得美國車廠通用汽車(GM)旗下自駕車業務Cruise的5.7%股權;Honda在當時解釋,該公司將與Cruise合資開發自動駕駛車輛,以發展載人服務車隊。

智慧車輛在台灣與亞洲市場還存在那些挑戰?快來報名Tech Taipei 2019車聯網應用與技術研討會與本文作者Junko還有業界專家面對面交流最新趨勢!

共乘服務在日本仍未合法

不過別忘了,日本是尚未讓共乘服務合法的已開發國家之一;根據日本的法令,私人駕駛不得載運付費乘客。Uber就因為面臨日本碎片化的計程車市場,以及嚴格的法律規定,而正辛苦地尋找當地計程車業者合作夥伴以解決問題。

因此目前日本的計程車叫車App競爭,主角是電信業者如NTT Docomo與SoftBank。NTT Docomo在去年夏天表示,已投資22.5億日圓(2,020萬美元)在日本最大計程車業者之一,日本交通株式會社(Nihon Kotsu Group)旗下的叫車App業者JapanTaxi。該叫車App將利用Docomo的人工智慧(AI)來改善其預測技術,並整合Docomo的手機支付服務。

SoftBank也在去年秋天宣佈與中國的叫車服務巨擘滴滴出行成立合資公司,將在日本推出計程車叫車App;Softbank執行長孫正義(Masayoshi Son)還表示,日本政府對共乘服務的禁止,是讓日本跟不上美國、中國等先驅者腳步的元兇。除了Monet,SoftBank也是Uber、滴滴以及東南亞共乘服務業者Grab的大股東。

Monet專注日本國內市場

儘管日本車廠在規劃自家MaaS服務上的進度緩慢,Monet的目標是要推動改變。目前是Monet執行長,同時也是SoftBank技術長的宮川潤一(Junichi Miyakawa)表示,SoftBank與Monet聯手,能讓日本汽車產業利用其e-Palette平台更輕鬆採納建立MaaS策略的想法。

宮川在接受日本財經媒體《日經》(Nikkei)專訪時做出了很對日本民眾來說很討喜的承諾:「我們不會讓外國業者掌控日本的MaaS市場,我們也不會重蹈讓Google、Facebook與Amazon等公司佔領日本網際網路市場的覆轍。」

但對此我只能說:「祝好運!」這幾年來,日本一直無法成功稱霸市場。Monet聚焦日本國內市場的策略或許能被視為謹慎的第一步,但我不知道這家合資公司該如何在沒有針對全球市場的更明確路線圖之情況下,實現宮川大膽的承諾。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Japan Carmakers Muddle Toward AV, MaaS ,by Junko Yoshida)

活動簡介
未來寬能隙半導體元件會在哪些應用成為主流?元件供應商又會開發出哪些新的應用寬能隙元件的電路架構,以協助電力系統開發商進一步簡化設計複雜度、提升系統整體效率?TechTaipei「寬能隙元件市場與技術發展研討會」將邀請寬能隙半導體的關鍵供應商一一為與會者解惑。
贊助廠商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