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公司以自有品牌模式進軍SSD儲存市場

2019-09-06
作者 Gary Hilson, EE Times特約編輯

南韓新創公司Fadu Technology發表結合控制器、客製軟體以及M.2和U.2的SSD設計,並採取一種不同的「寄售模式」進軍記憶體市場,期望推動Flash儲存技術進展...

著眼於資料中心和超大規模(hyperscale)應用需求,一家南韓新創公司首度在今年的快閃記憶體峰會(Flash Memory Summit;FMS)露面,推出其固態硬碟(SSD)和控制器,並採取一種不同的「寄售模式」進軍記憶體市場。

Fadu Technology是一家無晶圓廠新創公司,透過結合自家公司的控制器、客製軟體以及M.2和U.2 SSD設計,期望推動快閃記憶體(Flash)儲存技術進展。除了開發自家架構,Fadu還以一種少見的商業模式進入市場。它將其控制器作為統包解決方案,連同客製韌體及其Bravo XL SSD設計,賣給想要製造自家儲存裝置的OEM,或透過一種採用委由東芝(Toshiba) XL-FLASH和Fadu SSD製造商的自有品牌(private label)模型,提供完整的自有品牌NVMe SSD。

該公司首度亮相FMS並發表其BRAVO XL SSD。根據該公司行銷副總裁Anu Murthy介紹,這款SSD針對諸如記錄資料處理、記憶體內資料庫和即時分析等I/O密集型應用所需的超低延遲、高效能/TB、極高耐用性和卓越的服務品質(QoS)進行了最佳化。在接受《EE Times》的電話採訪時,她表示Fadu BRAVO XL基於其Annapurna NVMe/PCIe Gen 3.1 Flash控制器而設計,可提供低功耗和高性能,並採用東芝3D BICS3 XL-Flash NAND記憶體,提供400GB或800GB容量的M.2或U.2 (7mm)設計。

Murthy表示,該公司產品的關鍵就在於SSD搭配控制器,因為它解決了一個常見的情況——許多記憶體產品所宣稱的效能其實是無法實現的,因為控制器作時會發熱,致使NAND由於沒有足夠的氣流使其夠快散熱,因而無法以全速運作。而由於Fadu能夠控制架構設計以及讓Flash和控制器協同運作,使得Annapurna控制器設計得以冷卻執行。她說:「這款控制器的好處在於擁有足夠低的延遲,足以支援這種NAND。這款產品的總低延遲大約是20微秒。」

Fadu聲稱其BRAVO XL SSD採用Annapurna NVMe控制器,較其他Flash儲存裝置的速度更快且功耗更低(來源:FADU)

針對其BRAVO XL SSD,Murthy表示Fadu選擇使用自家控制器搭配其自有品牌SSD。「然而,如果其他有些客戶希望以不同的方式行銷也沒問題。我們目前在商業模式方面持開放態度。」她表示,透過東芝的3D BICS3 XL-Flash NAND,有助於推動大規模的市場應用,同時保持NAND的獨立地位並使客戶受益。

Forward Insights首席分析師Gregory Wong表示,資料中心領域的任何新進業者都需要關注於均衡性能和功耗的問題——功耗尤其重要。「你當然希望提高性能,但功耗也要越低越好。」創新的另一個關鍵領域是在控制器中加進智慧,使其得以執行繁重的任務。他說:「我們必須靜觀未來將會取得多大的市場動能。」

Wong說,Fadu進軍市場的方式象徵企業客戶如何購買和整合SSD控制器的第三種模式。第一種常見的方式是像Google這樣的超大規模客戶,可能為其SSD購買現成的第三方控制器,但搭配專為其工作負載而設計的自家韌體。另一種是從東芝或三星(Samsung)等供應商處一次購足。Fadu則採取一種「寄售模式」(consignment model),先打造SSD後再客製韌體,同時也代表客戶與供應商協商NAND的價格。

Wong說,Fadu並不是唯一一家採用這種寄售模式的業者。例如,IBM和日立(Hitachi)也有類似的「建構自家類型產品」(build your own type of thing)模型,但這種途徑仍然相對較新。他說,這種模式對於客戶的吸引力就在於能夠控制和預測成本——記憶體產品的成本主要受到NAND價格波動的影響,而其供應也已經從極度短缺至今變為巨大供應過剩了。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Wong說,為了實現企業應用所需的QoS,必須在控制器中取得一致的性能,但這並不容易,而且由於需求相當高,很少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第三方控制器。大多數的產品都針對消費裝置領域,不過,也有像Microsemi等高階控制器製造商已經進軍企業領域一段時間了。他說:「目前取得成功的第三方控制器公司並不多,而Fadu可望在此領域取得成功並推動市場市場量。」

Wong表示,該公司的控制器開始從客戶方面獲得良好的反饋,但每個資料中心和超大規模客戶的需求都會略有不同,因此必須對韌體進行調整。「一般來說,超大規模業者都有必須執行的某些工作負載,因而可能會要求協助調整韌體。」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Startup Boasts Private Label Model for SSD Architecture,by Gary Hilson)

活動簡介
未來寬能隙半導體元件會在哪些應用成為主流?元件供應商又會開發出哪些新的應用寬能隙元件的電路架構,以協助電力系統開發商進一步簡化設計複雜度、提升系統整體效率?TechTaipei「寬能隙元件市場與技術發展研討會」將邀請寬能隙半導體的關鍵供應商一一為與會者解惑。
贊助廠商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