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 滿懷希望的2020

2020-01-03
作者 Anthea Chuang,EE Times Taiwan

現在各式各樣的新舊技術都是要與人們進一步連結,才能穩健發展,開創出新的一片商機。也因此面對2020年,整個資訊及通訊科技(ICT)、半導體電子產業,也需要「以人為本」,進而在充滿不確定的2019年結束後,迎來2020年嶄新的商機。

多年前Nokia手機廣告主打的一句話「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強調科技的發展要貼近人們的使用習慣,但事實上,當時智慧型手機的各種功能設計,多是智慧型手機業者「給」消費者什麼,消費者就照單全收。直到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開始激烈了起來,為吸引消費者青睞,智慧型手機業者才真正從使用者所需為出發點,設計開發出能打中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事實上,不僅智慧型手機,現在各式各樣的新舊技術都是要與人們進一步連結,才能穩健發展,開創出新的一片商機。也因此,面對2020年,整個資訊及通訊科技(ICT)、半導體電子產業,也需要「以人為本」,進而在充滿不確定的2019年結束後,迎來2020年嶄新的商機。

人性才是主導科技發展的關鍵

針對企業在2020年的發展重點,Gartner 2020年十大策略科技趨勢預測中即指出「以人為本的智慧空間將持續推動科技發展」。也就是說,以人為本是當今科技發展最重要的面向之一,從思考科技對顧客、員工、商業夥伴、社會與其他重要利益關係人會產生何種影響,企業採取的所有策略及行動,都是為了直接或間接影響個人與群體。

Gartner大中華區資深合夥人龔培元表示,以人為本看周遭環境如何進行支援,再研究人們如何使用邊緣裝置和不同的體驗,以帶出科技最大的價值;第二步是觀察目前使用的服務跟解決方案,並帶入體驗;第三步則是分析應該運用哪種平台提供這些體驗,最後才看到基礎架構。不僅是看科技,還要著重在科技怎麼進入到實際日常生活、怎麼使用跟體驗,以及提升企業的業務效果,因此Gartner才會以人為中心來看2020年的科技發展趨勢,並整理出十大企業發展策略,以提供企業在2020年相關策略與技術發展的建議。

Gartner從以人為本的核心基礎,所提出的十大策略包括:超級自動化(hyperautomation)、多重體驗、專業知識的全民化、增進人類賦能(human augmentation)、透明化與可追溯性、更強大的邊緣運算、分散式雲端、自動化物件、實用性區塊鏈,以及人工智慧(AI)安全性。龔培元指出,冷硬的科技已不是Gartner談論的2020年重點,而是當AI已深入到各解決方案、生活或工作的環節時,必須從人、人物誌(persona)與顧客體驗(customer journey)…等方面,探討AI與數位化科技如何融入人類社會,並進一步將人與物理世界、企業流程,以及企業所帶進來的各方結果善加利用。

NTT日前發表的《顛覆未來:2020科技趨勢報告》亦強調,以消費者為中心,思考各式新技術如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便利性與讓消費者感到窩心,將是企業在2020年的重要策略。NTT台灣執行長廖宇指出,根據使用者、消費者或群體的使用經驗延伸、發展的各種新應用服務,才能促使消費者願意「付出」更多,以取得或是持續使用服務或裝置。

企業進入「轉型2.0世代」

企業須以人為本去思考與觀察2020年的發展趨勢,而企業本身也須持續進行數位轉型的工作,才能更從人的角度去思索該進行什麼樣的數位轉型策略。對此,IDC預測,2020年全球數位轉型將進入「轉型2.0世代」。IDC台灣總經理江芳韻說明,企業的數位轉型將從過去專注「數位技術(Digital-led)」進入「數據驅動(Data-driven)」階段,這也表示企業必須轉變為「未來企業(Future Enterprise)」。

企業進入數位轉型2.0世代的關鍵驅動力為「微經濟」大量出現、終端裝置資料量爆量、新產品/服務的出現速度更為快速、擴散轉型規模化,以及安全仍是重中之重。而這些驅動力也衍生出IDC針對2020年台灣ICT市場的十大趨勢—融合式AI(Fusion AI)時代來臨、AI運算走向端雲共生(Edge/Cloud AI Mutualism)、混合/多雲架構成企業創新關鍵、自動化與IPA加速企業轉型、5G改變市場競爭規則、中小企業加速轉型、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持續驅動資安在地化、穿戴裝置邁向新紀元、Omni-Platform顛覆遊戲產業,以及一切皆服務(Anything as a Service;XaaS)。

以人為本開啟2020年半導體產業新希望

各種以人為本所延伸出來的策略與企業數位轉型新世代中,圍繞著一些關鍵技術,如AI/機器學習(ML)、5G通訊、智慧車輛/自駕車、智慧裝置、邊緣運算…等等,而這些技術也成為推動2020年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新契機。值得注意的是,這些2020年的重要技術趨勢中,各市調單位絕不遺漏的重點技術即為5G,未來5G將勢必翻轉各行各業現狀。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戰發展詭譎,難以預測何時即將結束,雖然為2020年半導體產業帶來些許不確定性,但也為台灣業者帶來不少新契機。

5G為網通產業首要關注焦點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2020年通路通訊產業提出的十大趨勢中,有七項趨勢直接或間接與5G技術相關。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李建勳說明,七大趨勢中,5G獨立式(Standalone;SA)組網NR架構,將扮演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新應用進一步實現的關鍵角色,並促使電信營運商思考新的5G新收費模式;智慧型手機也將因支援5G而迎來換機潮;免執照的6GHz頻段不僅可助力5G克服訊號覆蓋弱勢,還吸引IEEE關注,納入Wi-Fi下世代規格中。

20200103NT31P1
圖1 受惠5G技術迎來高成長的元件包括射頻前端、核心處理晶片、天線與散熱元件。(資料來源:工研院)

除上述之外,固網與行動融合(FMC)將助攻5G建設,且FMC亦被納入5G Rel.16規範;PON也因5G將引爆的龐大數據流量而有新市場機會,更進一步驅動400G乙太網路交換器的出貨;而為與5G技術競合,IEEE也將制定支援無線光傳輸的802.11bb與可精確定位的802.11az Wi-Fi新規範…在在顯示5G技術在2020年將是半導體產業或資通訊產業必須關切的大重點。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則整理了5G技術將對通訊及半導體產業帶來的變化與商機。該單位經理林澤民表示,2019年為5G商用元年,帶動了第一波5G基地台、網路設備、手機及無線射頻前端等零組件市場商機,2020年由於5G商用網路佈建越來越廣,相關手機製造商也將推出更多支援5G技術的機種以迎接新一波換機潮,使5G智慧型手機成為PCB、天線、散熱元件與射頻前端零組件廠商成長的動力來源。

不僅如此,5G智慧型手機還衍生包含天線封裝(AiP)載板、天線Feedline軟板、射頻元件模組電路板的新興需求。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董忠明表示,由於射頻模組內部元件數量增加,將促使射頻模組SiP載板的整合度更高;5G手機也將需要更多功率放大器(PA),勢必提高PA載板的需求量。因此工研院預估,2020年在5G應用帶動下,可望掀起一波5G電路板商機,市場產值預期可成長3%,達新台幣6,723億元。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林松耀則針對5G毫米波關鍵零組件發展趨勢分析,他認為,Sub-6G毫米波可讓5G通訊實現更高傳輸速度、更低延遲的特性,因此備受關注,也將在2020年帶動射頻前端模組零組件的需求。工研院預測,全球手機射頻前端零組件的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約150億美元的規模,成長至2023年的350億美元,其中濾波器與PA為整體射頻前端零組件產值成長的最大驅動力。

貿易戰提升台廠關鍵地位

中美貿易戰的發展不甚明朗,一方面促使中國半導體自給率逐漸提升,可能影響台灣廠商市場地位;但一方面也讓台灣業者受益。根據MIC的觀察,2020年總體環境須關注中國十四五佈局與半導體大基金二期加速投資,將逐漸對台灣半導體次產業形成威脅,以及貿易戰帶來台廠關鍵地位提升的契機。MIC產業顧問楊中傑說明,中國官方提出的半導體大基金二期將加速投資,並透過直接入股,對IC產業鏈企業提供財政支持或協助中國業者購併國際大廠,投資領域包括IC設計、製造、記憶體、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等產業鏈,預計將逐漸對台灣IC設計、製造與封測等次產業構成威脅。

然而為因應貿易戰衍生的影響,資訊或其他業者配合客戶要求,或分散風險而移轉生產或組裝基地,在諸多因素考量下,選擇將產品移回台灣、東南亞、美國等地生產。楊中傑強調,台灣業者的技術實力,以及過往因兩岸政治因素,直接強化台廠在資安方面的技術能力,皆為台廠提升市場關鍵地位的要素。

不僅上述兩項技術與市場發展態勢,下一篇高層觀點將談到包括智慧車輛、AI、邊緣運算、智慧醫療、智慧城市與工業4.0…等應用領域及技術,也可望在2020年成為推升半導體產業及相關元件市場成長的驅動力,相關業者也應持續關注及投入。

20200103NT31P2
圖2 邊緣AI將加速各種終端產品的演進。(資料來源:IDC)

本文同步刊登於EE Times Taiwan 2020年1月號雜誌

活動簡介
未來寬能隙半導體元件會在哪些應用成為主流?元件供應商又會開發出哪些新的應用寬能隙元件的電路架構,以協助電力系統開發商進一步簡化設計複雜度、提升系統整體效率?TechTaipei「寬能隙元件市場與技術發展研討會」將邀請寬能隙半導體的關鍵供應商一一為與會者解惑。
贊助廠商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