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會被Cat.1取代嗎?

2020-04-01
作者 王瓊芳, ESM China

在產業鏈大舉部署Cat.1網路時,傳出了「NB-IoT即將關閉」的說法是否在危言聳聽?《國際電子商情》(ESM China)編輯針對該話題採訪了一些業界人士,得到更多的回覆是「話題太敏感,不好說」…

近來有業界人士提出「NB-IoT恐將關閉」的言論,迅速引發產業關注。NB-IoT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如火如荼展開,產業鏈初步成型,何來「關閉」風險?難道背後藏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Cat.1為何爆紅?

Cat.1-20是3GPP根據終端網路速率劃分的等級標準,3GPP還將這些等級分組:Cat.1-5歸為Release 8,Cat.6-8歸為Release 10,Cat.9-10歸為Release 11,Cat.11-15和Cat.0歸為Release 12,Cat.M1 (eMTC)和Cat.NB-1 (NB-IoT)則歸於Release 13組。

其中,LTE Cat.1是介於高速LTE類別及低速物聯網(IoT)之間的一種IoT指定類別,2009年就被3GPP劃歸為IoT應用標準,2015年在穿戴式裝置市場小試牛刀,但因自身「尺寸」缺陷,還沒來得及施展拳腳,就被NB-IoT和eMTC後來居上,導致這些年一直默默無聞。

那為啥Cat.1突然爆紅呢?答案是:得益於停用2G/3G網路的必然性!

為了騰出稀缺的頻譜資源給4G和5G使用,並協助電信營運商解決「多代同堂」用電的痛點,2G/3G網路不得不黯然「讓位」,這其中,用於人與人之間通話和上網的資料連接階段性地升級為4G網路,剩下的IoT市場資料傳輸工作,必須得有新的「接班人」來承接。

由此,Cat.1的機會來了!

cellular network data rate

Cat.1隸屬於4G網路的分支,營運商借助4G基地台即可完成佈網,無需增加投資。同時,Cat.1的「中低速率」可完美覆蓋2G/3G網路資料業務,它比起NB-IoT和2G模組在「網路覆蓋、網速和延遲性」方面更具有優勢,而比起傳統LTE Cat.4模組則擁有更低的「成本和功耗」。因此,可以說Cat.1找到了一個無可替代的黃金需求點!

但是,問題來了!

NB-IoT和eMTC就不能承接2G/3G業務嗎?為什麼非Cat.1不可?

問題就在於此,NB-IoT承接不了全部的2G/3G業務,NB-IoT是窄頻IoT (頻寬僅180kHz),因自身「低速率」的業務特性,僅適用於「遠端抄錶、智慧煙霧探測器、智慧型人孔蓋」等應用場景,雖可承接部分2G市場,卻難以承接2G/3G對於「語音通話、中速率、行動連接」等需求。

這就是為何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隨著工信部透露出即將中止2G/3G網路服務的消息後,Cat.1迅速爆紅的原因。

那麼eMTC呢?相較於NB-IoT與Cat.1的「性格迥異」,eMTC其實跟Cat.1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均支援語音通話,均支援移動性資料傳輸,且都屬於中低速率,跟2G/3G上下行速率完美貼合。

在傳輸速率上,eMTC上/下行峰值速率為1Mbps,Cat.1比eMTC稍微快一點,上行峰值速率是5Mbps,下行峰值速率為10Mbps。

既然eMTC跟Cat.1如此相像,為何不直接用eMTC而是重啟Cat.1?原因也很簡單!

針對中國市場,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三大營運商最初就都選擇了站隊NB-IoT,資金投入和生態建設大都圍繞NB-IoT展開,而eMTC在國內幾乎無生態,有名無實。

而在全球市場,儘管歐美日本等國家一開始力推eMTC發展,但eMTC需要在現有網路的FDD900或FDD1800上重新規劃頻率資源,基地台和核心網路都要軟體升級,而Cat.1無需針對基地台進行軟硬體升級,也無需對現有網路進行投資,網路覆蓋成本很低。

最後來看Cat.1自身的優勢:網路覆蓋度高、中等網速、可移動性(支援100KM/H以上的移動速度)、低延遲(毫秒級延遲,同4G)、低功耗、支援VoLTE語音、無需重建網路,且晶片及模組成熟度高。

之所以說Cat.1晶片及模組成熟度高,是因為Cat.1並非是新鮮事,它是2009年Rel-8的產物,比NB-IoT和eMTC還要早幾年,中國電信2017年就開始部署Cat.1網路。知名通訊晶片廠商——高通(Qualcomm)一直在設計Cat.1晶片。

可以說,這些年,Cat.1一直在做「無名英雄」。

自2019年下半年Cat.1爆火後,高通、ASR、紫光展銳成了Cat.1晶片的主要供應商,中國的三大營運商也紛紛進行Cat.1網路部署,中興物聯、芯訊通、域格、美格、龍尚、移遠、移柯等模組廠商也相繼發佈Cat.1模組新品,目前成本已拉到30元左右,大有覆蓋NB-IoT的趨勢。

NB-IoT會被Cat.1取代嗎?

在產業鏈大舉部署Cat.1網路時,有人提出「NB-IoT即將關閉」是否在危言聳聽?《國際電子商情》(ESM China)編輯針對該話題採訪了一些業界人士,得到更多的回覆是「話題太敏感,不好說」,但也有產業人士根據短期和長遠情況分析了各種可能性。

短期:NB-IoT被取代的可能性不大

對於短期內為何NB-IoT還存在空間,有幾個原因,一是產業鏈花了3年多的時間佈局NB-IoT,投注太多心血,不可能輕易摒棄;二是NB-IoT仍存在很多「無可取代」的價值,這主要體現在模組成本(逼近2G)及其自身的「低功耗、廣覆蓋」特性,尤其是那些不需要中高速率、用鈕扣電池工作長達十年以上的應用場景,如煙霧感測器、抄錶等,NB-IoT仍是不二選擇,若在這些領域採用Cat.1絕對是「大材小用」,模組成本、功耗都難以被終端客戶接受。

長期:NB-IoT的地位將被削弱

長遠來看,NB-IoT的市佔率被Cat.1侵蝕也是難以迴避的現實。針對NB-IoT,三大營運商採取極端的補貼措施,幾乎用兩年時間走完了2G六年才走完的路(《國際電子商情》曾經報導過,從20美元到5美元NB-IoT模組只用了3年),試圖以此推動終端的規模化普及,從而收回投入成本並持續盈利。

然而事與願違。

首先,NB-IoT的適用場景狹窄。儘管NB-IoT具備「功耗低、成本低、覆蓋面廣」等優勢,但其適用場景卻遠窄於當初的預期,最為匹配的抄錶、人孔蓋等市場也因工作環境常處於訊號難以覆蓋的室內或地下,資料傳輸受到影響,訊號的不斷「通斷」也影響到功耗的整體表現;

其次,營運商至今沒有找到好的NB-IoT商業模式。從營運商對終端的資費套餐來看,單一終端最高資費為40元/年,一般為15-20元/年,在終端規模不及預期的前提下,這個資費恐難以平衡網路營運成本,違背了當初靠「終端裝機量」來實現盈利的夙願。同時,受限於NB-IoT的網路特性,營運商也難以在現有網路上做更多的增值服務,成本回收無望。

最後,無力取代全部的2G/3G網路應用。因NB-IoT成本價(10多元)逼近2G,可以取代2G抄表等一些市場,但對於2G/3G語音、行動性、中低速率等應用場景,諸如穿戴式、智慧手錶、老人手機、對講機、POS機、資產追蹤、醫療呼救、工業控制等市場需求,則無能為力。

可以說,最初決策層面高估了NB-IoT的業務覆蓋能力,隨著2G/3G斷網變成現實,不得不啟用Cat.1承接歷史大任。

Cat-1 vs NB-IoT

如上圖,在蜂巢式連接的市場分佈中,高速連接佔據10%的佔有率,中速率連接市佔約30%,低速窄頻連接市佔達60%。

NB-IoT佔據著60%的份額!據業界專家表示,「NB-IoT是否完全被Cat.1取代很難說,但未來Cat.1在IoT連接領域的市場份額恐怕不止30%,有可能超過50%!」

另有受訪者坦言,NB-IoT是否被取代關鍵看模組的價格,如果後續Cat.1模組價格(目前30多元)與NB-IoT(目前10多元)平齊,產業鏈全部投入Cat.1建設,則有可能逼迫NB-IoT淡出歷史舞台。

不過價格也是一把雙刃劍。他強調一味追求「低價」恐致產業鏈(特別是營運商)長期收不回成本,誰還會去投?這恰恰是目前NB-IoT遇冷的其中一個原因。

當然,也有受訪者表示「NB-IoT將被Cat.1取代」的言論不太嚴謹,NB-IoT目前產業佈局已經成熟,產業鏈熱捧Cat.1主要為取代3G市場,與NB-IoT主導的替代2G市場毫無交叉點,未來二者會長期並存。

對此,您怎麼看?

活動簡介
未來寬能隙半導體元件會在哪些應用成為主流?元件供應商又會開發出哪些新的應用寬能隙元件的電路架構,以協助電力系統開發商進一步簡化設計複雜度、提升系統整體效率?TechTaipei「寬能隙元件市場與技術發展研討會」將邀請寬能隙半導體的關鍵供應商一一為與會者解惑。
贊助廠商
訂閱EETT電子報